瀏覽次數:2878  添加時間:2010-6-2 【 打印此頁
 
七大風能基地并網規劃出爐剔除無序開發

    世界風能發電網訊:據了解,近一年來,我國電網也因風電并網問題承受著來自各方壓力。5月28日,在國家電網風電發展工作座談會上,國家電網把地方政府、發電企業和風電設備廠商都請到了會上,還請四個主要風電大省吉林、內蒙古、河北和江蘇四省區發改委官員優先發言,講規劃,提問題,提要求。

  “目的就是要讓地方風電發展規劃與電網規劃更好的銜接!眹译娋W副總經理舒印彪指出。近幾年,風電迅猛發展,從中央到地方的風電發展規劃也在逐級膨脹,導致“電網有時都不知道風電場建在哪兒”。截至目前,國家電網的風電接入和配套送出工程投資近400億元,共接入風電1600萬千瓦,但仍有部分風電場未能及時并網。

  記者還獲悉,國家能源局近期正在組織開展風電接入電網和市場消納研究工作,還帶隊赴丹麥、西班牙等國家考察學習歐洲風電并網消納經驗。但是,對整個風能開發計劃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國家規劃的七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近期,國家電網已完成了七大風電基地送出規劃、消納能力和消納市場的分析和研究。5月28日,國家電網對外公布了七大風電基地2015和2020年接入系統及輸電規劃方案。

  七大基地并網規劃

  按照國家風電發展規劃,哈密、酒泉、河北、吉林、江蘇沿海、蒙東、蒙西七個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將于2020年建成,規劃到2015年建成5808 萬千瓦,2020年建成9017萬千瓦,占據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60%左右。

  由于風電總裝機容量龐大,各基地均被冠以“陸上三峽”稱號。但與總裝機容量不匹配的是,大部分風電基地位于我國西北地區,當地用電負荷低,自身消納能力弱。上述種種,決定了大部分電量需在更大范圍進行消納。國家電網提出了“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以及由近及遠、分期建設的總體消納思路,并從2009年開始,組織國網經研院、有關網省公司和電力設計院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研究。

  根據國家電網研究人員介紹,蒙西風電需要在蒙西及“三華”電網(華北電網、華中電網和華東電網)消納;蒙東風電在東北電網及華東電網消納;哈密風電在西北電網和華中、華北電網消納;酒泉風電在西北電網和華中電網消納;河北電網在“三華”電網消納;而吉林和江蘇則在區域內電網消納。但是據測算,2015年,七大基地風電省區消納3708萬千瓦,跨區消納2100千瓦;而到2020年,省區消納4854萬千瓦,跨區消納則大幅上升至4163萬千瓦,這需建設大量遠距離輸電線路才能實現。

  會上,內蒙古發改委的官員就要求國家電網加快內蒙古三條風電外送通道的建設,以滿足內蒙古遠期3800萬千瓦裝機所形成的龐大發電量。舒印彪表示,近期已通過優化京津唐電網運行方式,將網內非供熱機組出力壓低至運行極限,使蒙西電網低谷時段送電容量從195萬千瓦增加到260 萬千瓦左右,幫助內蒙古西部消納風電。按照最新輸電方案,蒙西地區將通過查干淖爾、灰騰梁、桑根達萊500千伏站匯集1010萬千瓦風電,390萬千瓦通過錫盟至江蘇直流外送,620萬千瓦通過特高壓交流通道送出。蒙東地區主要通過開魯、珠日河、楊樹溝門、松山500千伏站匯集風電外送。2017年建設赤峰—江蘇±800千伏直流工程,線路長度1700公里。

  對于外送通道的高投資成本問題,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認為,在建設外送通道上,應改變全額收購的思路,要有一定的棄風計劃,使輸電線路更經濟。他進一步表示,目前100萬的風能裝機,大部分時間出力只有40萬-50萬千瓦,而高負荷時段一年僅出現少數幾次,所以如果以最高負荷來設計輸電線路,顯然很不經濟。

  與消納與輸電計劃對應的是調峰能力。由于風電的不穩定性,遠距離輸電需與火電或水電捆綁。國家電網計劃在風電煤電資源富集地區,采用風火打捆方式聯合外送;而對于無法捆綁的地區通過建設抽水蓄能電站來解決調峰問題。

  具體目標是,2015年國家電網經營區抽水蓄能電站規模需達到2100萬千瓦,2020年達到4100萬千瓦。國家電監會輸電監管部主任幺虹對此指出,抽水蓄能的成本代價還是很大,如果三北風電能與西南水電能互補互調,將能實現風能更大范圍的消納,也能增強電網的調峰調頻能力。

  剔除無序開發

  舒印彪表示,國家電網建議將七個風電基地輸電規劃納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十二五”電力規劃,以實現風電并網消納規劃的實施。其實國家電網的目的很明確,一旦規劃能納入國家戰略和規劃,相關輸電工程和配套工程將能更容易獲得國家審批而加快建設,以避免國家電網再次因風電并網問題受人詬病。據介紹,目前風能項目與電網項目審批脫節,國家和地方分別審批,先批風能項目,后批電網項目使得一批風電場建成后無法及時并網發電。

  “風電被地方政府鉆政策空子分拆審批,但電網項目無法分拆!币晃徊辉敢馔嘎缎彰膮耸扛嬖V本報。此前本報記者在內蒙古、遼寧和廣東實地采訪時了解到,為加快獲批,風能項目被分拆成若干個5萬千瓦的小項目由省級發改委審批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這也是風電規劃逐級膨脹的原因所在。由于與國家規劃相背離,這些項目建成往往無法及時并網。內蒙古科左中旗風電辦主任楊木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目前分拆審批的空間越來越小,關鍵還是得取得電網的并網許可。舒印彪指出,目前在風電規劃建設方面,存在部分。▍^)風電發展規劃不確定、經常調整的問題,導致電網建設無所適從,風電場與電網建設不協調。

  史立山也表示,目前風電還存在無序開發問題,究其深層次原因是地方政府受利益驅動,很多地區都把風電當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使得同質化發展嚴重。國家電網希望國家相關部門下一步能嚴格風電審批程序,杜絕風電拆分建設,以促進風電場建設由分散無序向規;、集約化發展。

  除此之外,風電工程與電網工程建設工期不匹配,也是造成“并網”難的原因之一。據介紹,風能項目建設周期短,通常首臺機組建設周期僅為6個月,全部建成也僅需1年左右;而電網工程建設周期長,輸電線路需要跨越多個市縣,協調工作難度大。220千伏輸電工程合理工期需要1年左右,750千伏輸電工程合理工期需要2年左右。

  所以,對于七大風電基地中需要跨。▍^)消納的風電,國家電網建議由國家主管部門統一核準,提前安排電網建設項目,以確保千瓦風電基地與電網工程配套建設、同步投產。這其中也需要建立網廠協調機制,使風電場與電網企業也能有機銜接。

  實際上,風電跨區消納還存在另外一個需要平衡的問題,就是為接納區外清潔能源,中東部負荷中心地區需要統籌本地和外來電源的比例,控制火電建設規模,同時加快調峰電源建設,預留市場空間,提高接納風電能力。

 
來源(電氣市場網:http://www.xiangtz.com